李爱民:一等襟抱一等诗
发布时间:2019-08-02 12:49:52 人气:229
农家育出铿锵女
1968年,李爱民出生在荥阳美丽的汜水河畔,一个普通农家,她家乡汜水镇内的虎牢关有3000多年的历史,号称“中州之枢”,名列中国八关之首,传说为周穆王畜虎之地。古时唯有西南一深壑幽谷通往洛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成为九朝古都的门户。
此时的李家已经有了两个男孩,骤得千金,无疑是天赐恩惠,全家人都高兴极了。在公社做妇女工作的母亲给她起名“爱民”,也像两个哥哥“作民”“为民”一样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也无不体现了父母的期待。
1974年,因父亲工作调动,6岁的李爱民随父母迁至郑州。虽然到了城里,可是李家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城里人”。来到郑州后,母亲没有了工作,全家人靠着父亲一人每月41.5元的工资度日。李爱民记得那年家里在郑州南郊的村北头建起两间瓦房,是父亲和大哥拿柴禾捆了门,用泥巴砌了院墙。
尽管那时的家穷得不能再穷,但全家人一直在幸福快乐中生活。母亲身体不好,幸得大哥忠厚踏实,帮父母干活持家;二哥聪明勤奋,读书用功,后来还参了军又从部队读了军校。两个兄长对李爱民这个小妹妹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两个哥哥的勤奋好学、踏实能干也都给了她正面的影响。
“其实我挺后悔过去读书不够用功。”李爱民笑言中充满了自责和愧疚。高中时,已经读了军校的二哥每个月都从生活费里抠出钱寄给她让她买书,可是“辜负了二哥的好意了。”
1986年,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高中毕业的李爱民放弃心中的大学梦,接替父亲的班,提前走出校门来到郑州百货文化公司上班,踏踏实实的做了郑州妇幼商场的售货员。在三尺柜台后一站就是好几年。
逆路放歌 ,寒梅傲雪展英姿
早早踏入社会的李爱民,其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她成家后不久,她所在的企业改制,李爱民失去了工作,陷入人生的逆境,开始了一段风雨飘摇的生活之后,不甘寂寞的李爱民不想过着整日无所事事的日子,想自己做点事了。
没有丝毫的犹豫,李爱民说干就干。1991年,在中国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前夜,她在郑州市商城路上租下一间房子,开起了一家自行车店。
第一次下海做自由职业者,李爱民完全是在一抹黑的情境下经营。那时自行车市场也没有什么行业品牌,什么代理加盟。进货渠道要自己跑,市场要自己做,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李爱民起初跟两个哥哥商量做生意时就遭到了一致反对——兄长的理由很简单:你一个女人,刚成家,有个安定的工作比什么不好,何苦要折腾这一遭。被反对的多了,李爱民再也不跟他俩商量,背着哥哥一个人跑到河北沧州去进货。本钱微薄,为了省钱又避免货物丢失,她像个男人一样跟着大货车押车,途遇大雪封路困了三天。到郑州那天举家来接,大家哭成一团。
由于她为人诚信,经营有方,她的生意是商城路上最好的。顾客进了她的店门,无不满意而归。售前售中售后……李爱民无不尽心。“自己的生意自己的路,要对自己负责。”她说。都说同行是冤家,可是直到现在,当年的同行跟李爱民依旧是很好的朋友。在他们看来,李爱民热情、靠谱、大方,办个事儿不扭捏,“值得交”。
很多年以后,李爱民被问到:“你觉得自己性格的根源是什么?”她说:“我就是个农村人呗,没有那么多弯弯道。”
卖自行车,李爱民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李爱民卖过早点,开过干洗店,还在洛阳卖过家具。1998年,电脑画像风靡一时,李爱民又在百货大楼租过一小个柜台帮人PS,做数码照,紧跟时代步伐,什么行业好就涉足什么行业。尽管一直在逆境中拼搏,但不服输的李爱民一直用心去做,在每个行业都做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她就向一朵梅花,一直在风雪中傲放。
历经风雨 方能再现彩虹
1999年,在商海中摸打滚爬了近十年的李爱民,终于拗不过两个哥哥的意见,开始在郑州客运南站工作了。
外表柔弱但内心倔强的李爱民是干一行爱一行。靠着自己的踏实能干和智慧,李爱民工作出色,深受领导赏识,从客运南站办事员升任办公室主任,后调职到客运北站任工会主席。又先后在客运东站、客运南站任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站务总公司工会主席,再到交运集团党委书记、工会主席。
李爱民在交运集团的成绩不是“空降”得来的。而是靠自己的实力和苦干一步步从基层走上领导岗位的。要说最辛苦的岗位,无过于大院儿里指挥车辆的调度岗位。刚去南站上班,李爱民就被分配到调度岗位上。可李爱民在这个岗位上没有抱怨过一句。她扫地、调度车辆,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晒蜕了皮,冻伤了手,成了站里的“黑美人儿”。后来,李爱民做了售票员,做了结算员,正是在结算室时,领导发现她写得一手好字,文章也很棒,更难得的是她打算盘的功力竟然“秒杀”了使用计算器的同事们。多才多艺的李爱民被领导从基层发掘出来,调到了车站办公室。
戏剧化的是:李爱民工作一年后,一次站里迎接上级领导检查,父亲的一位熟识领导,在队列中发现了这个黑黢黢的姑娘,他狐疑的盯了李爱民很久,直到李爱民冲他露出了一口闪亮的白牙,“哎呀!你这丫头啥时候来的!怎么变这么黑了!”
在交运集团工作13年,李爱民没有在家过过一个完整的年,在阖家团聚的初一初二,年年都是她在值班留守。分别她见了太多,往来她见了太多,职务越高,责任越重,她却依然笑脸盈盈,像不曾经过风霜一样。
“不经历风雨,哪能再现彩虹。”对李爱民在交运集团的上进之路,这句歌词是最好的印证。
重返商界,再显巾帼本色
2012年,在郑州交运集团党委书记兼工会主席的岗位上已经干了5年的李爱民,又一次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不惑之年。
女人四十,从外形到内在,从眼界到心境都达到了人生的一个顶峰,在所有人都以为她能安安稳稳的在岗位上过完剩下的十年然后回家含饴弄孙、颐养天年时,面对蒸蒸日上的事业,内心清净淡泊的她没有留恋在交运集团的领导岗位,而是响应集团“内部退养”的号召,“给年轻人让位”办理了内退回家照顾老父亲。
父亲病愈后,李爱民并没有过着安逸的退休生活,内心“不能虚度光阴,要找点事”的激情促使她再次重返商界。
再次重返商海,李爱民站在了另一个高度。成立了河南鹏远汽车客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远客运),自己亲自担任法人、总经理。为保证公司的高标准、高起点,鹏远客运成立之初,前后筹备足足经历了两年多。上级领导、主管部门层层把关,取得资质后才正式营业。旅游行业竞争激烈,运营资质一证难求。这之中的困难,干过这一行的人都懂,壁垒之高,规则之深,外人莫入。
鹏远客运成立之初,为了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和培养公司企业文化内涵,还创办了企业内刊《九魅》杂志。李爱民定下了“诚立身,信固本”的企业信条,给了车主最为宽松的扶助,甚至经济优待。
对于在企业工作了大半辈子的人,资金方面肯定是李爱民的短板,她首先没有那个经济实力,其次也缺少在这群老资格车主中摸爬滚打的经历,空有一身管理经验和认知能力,大头还是要指望自己的两个合作伙伴——这中间的风险不言自明。
第一单生意谈成,李爱民一边催着企业交车、办理相关手续,一边及时通知车主进度。不成想到了约定交车的前一天,营运证却因为程序问题到延至第二天才能出来,李爱民连忙给车主电话。结果那边像早已预知结果一样,破口大骂:“别明天了,你们压根就办不出来!你们这样的公司我见得多了,都是骗子!皮包公司!”之间口吐脏字,问候了对方全家。李爱民忍住委屈,还是尽量好生解释,要求对方再等一天便知结果,对方却依旧不依不饶。李爱民 最后不卑不亢的告诉对方:“我李爱民虽然是女流之辈,但是也是一个唾沫一个钉,说话算数。你就等着看吧!”第二天,所有程序如约办完,车主是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接过营运证那一刻万分感慨,他说:“李姐,我脾气不好,我说话不中听,糙惯了,对不住。”那两天,车主还反复找李爱民道歉,一再表示“服了这个女人了!”从此,李爱民的“巾帼”名声算是传开了。
鹏远客运在2014年正式成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经审批通过省际汽车旅游客运班线20台,县际班线20台,从郑州宇通、厦门金龙、安徽江淮等企业购买大型客运车辆40多辆,全部合法上路,挂牌运营。这样的发展速度在业内引起业内人士唏嘘不已。尤其是负责运营这些大巴的司机们,都是业内的“老资格”,跟这样一个女人打交道,最初都是不屑,而后来说起来要个个竖起大拇指,“不喊姐不说话”,无不敬服。
创业不比打工,利益面前见真章。创业的两年里,李爱民在生意场上经历过背叛,也在危急关头见了雪中送炭。对面这些,她宠辱不惊,坦然处之,不断感恩、总结、成长。
有气度,有修养,有胸襟,大侮当前不改于色,大利当前不起歪心。这是四十岁女人的阅历使然,更显其巾帼女杰本色。